即時新聞:
兩岸新聞
分享:     列印此頁
台灣媒體受邀採訪河南、河北鄉村振興活動留下了深刻印象
2023/05/29

【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】兩岸媒體受邀到河南、河北聯合採訪活動,經過十天九夜,於日前在河北省的參訪直隸總督署後,圓滿畫下句點,活動讓兩岸採訪的媒體,都對兩省的鄉村振興,提高地方收益,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這項採訪活動最後一日行程,上午是前往河北省保定市採訪曲陽縣定瓷博物館、石雕博物館;在定瓷博物館聽取有關人員介紹定瓷,是宋代五大名窯汝、鈞、官、哥、定窯之一,定瓷也就是定州窯陶瓷,在今河北保定市曲陽縣,定瓷燒制始於唐、興於北宋、失於元,是中國北方大地上,繁衍幾代而影響深遠的一個窯系。
定瓷胎質堅密、細膩、釉色透明,柔潤媲玉,以裝飾見長,其刻花奔逸、瀟灑,可謂刀行似流雲,花成如滿月,印花製範精細,拍印考究,造就一種華貴雅典氣韻,間輔以剔花、堆花、貼花等各得其趣。 品類有盤、碗、瓶、尊、爐、枕、人物等,設計開唐、宋陶瓷形制之先河。
定瓷業經過金宋之戰殘遭劫禍,工匠隨時局南流,故有所謂「北定南遷」之說,到了70年代,河北省曲陽「陳氏定窯」全體員工歷盡艱辛,通過千百次研究試驗,終於在定瓷生產及工藝技術方面有所成就,讓失傳五百年的定瓷技藝得以重現,「陳氏定窯」作品獲得國內外許多大獎,並作為大陸的贈送外賓的國禮,現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定瓷燒制技藝)保護單位、中國國家博物館指定生產廠,大陸故宮文物複刻合作單位。
「陳氏定窯」以宋代定窯官瓷為標本,遵循古老的定瓷技藝,從原料的挑選制練到拉坯成型、素燒、刻花、施釉、燒制一氣呵成,在仿古的基礎上,陳氏品牌也在不斷進行與現代生活用瓷的接軌,並與清華美院、景德鎮陶瓷學院以及俄羅斯、日本、韓國等地的知名陶藝家進行廣泛的合作,研發了一批適應現代人使用習慣和符合現代審美的佳作,被中國國家文物局授予中華民族藝術珍品。
談到曲陽定瓷公司,就必須要提到陳文增,定窯瓷就是在他手上發揚光大,陳文增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、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(定瓷燒制技藝)代表性傳承人,陳文增創立的定瓷品牌,陳文增70年代到保定地區工藝美術定瓷廠,從當臨時工開始,歷經三十多年艱難摸索,終於從碎片中,喚醒定窯八百年絕藝,讓定瓷得以重生,因此他也被稱為「定窯復興時期的中國定瓷之父」。
二0一二年,陳文增決定將自己數十載創作的定瓷、詩詞、書法作品及研究著作等,二千多件作品,悉數無償捐獻給大陸國家,後來由曲陽縣政府興建一座占地九千九百九十九平方米、展覽面積三千平方米的「陳文增定瓷藝術館」,免費供各界參觀。
陳文增創辦的定瓷公司,就在陳文增定瓷藝術館,目前由陳文增的大弟子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龐永輝在負責,龐永輝是陳文增三十九名徒弟中跟隨師父最久,有獲得師父真傳,據龐永輝表示,當初學藝時,為了學小口瓶拉胚,師父對他的作品,一直感到不滿意,足足學了一年多,才讓師父滿意,後來才知道,原來師父是在教他培養定型。
接著轉往曲陽石雕博物館參觀,曲陽石雕是河北省曲陽縣民間傳統美術,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,曲陽縣位於太行山東麓,蘊藏著豐富的大理石資源,曲陽雕刻工藝自西漢始,歷經千年而不中斷,譽滿海內外,雕刻材質從大理石、玉石到木質、象牙、青銅、不鏽鋼等,雕刻技藝有圓雕、透雕、鏤雕、浮雕等造型門類,曲陽石雕題材廣泛,主要有現代人物雕像、園林雕塑和家庭裝飾等,
北京紀念碑浮雕的主雕、人民大會堂、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、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北京十大建築工程建設,還有各地許多大型的石雕,都有曲陽石雕師父的參與。
曲陽石雕作品造型千姿百態、構圖形象各異,由於原始手段的石料開採,無法控制石料體積的厚、薄、方圓,曲陽石雕藝人適形造型,根據這些異型的石料,展開豐富的想像,雕刻出各式各樣的石雕作品;中國醒獅:足踏東海之岸、尾倚青藏高原、身下萬里長城、仰天長吼。
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,資料記載,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,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裕華路301號,佔地三萬平方米,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,原建築始建於元,明初為保定府衙,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,清初又改作參將署,清雍正八年(一七三0年)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,歷經雍正、乾隆、嘉慶、道光、鹹豐、同治、光緒、宣統八帝,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。
當過直隸總督共七十四人九十九任次,知名的偶曾國藩、李鴻章、袁世凱、方觀承等。直到清宣統三年(一九一一年),直隸總督廢除。因此直隸總督署有「一座總督衙署,半部清史寫照」之稱。?
直隸總督署主要建築包括大門、儀門、公生明牌坊、大堂、二堂、官邸、上房等,大門黑色三開間,坐北朝南,位於一米高的臺階上,大門上方正中懸一匾額,上書「直隸總督部院」,大門為三開間兩進深的三間一啟門形制,進深七點四米,是屋宇硬山式。大門前對稱的兩根旗杆,由民國年間直魯豫巡閱使曹銀初建(復建於一九九四年),各高三十三點六米,為中國古建旗杆之最。
儀門面闊三開間,當心間設門扇,兩側以紅色木柵欄分隔空間。在儀門兩側設小門各一座,儀門為硬山式門廳,進深五點六米,形製小於大門,且體量也較小;大堂為總督拜牌迎旨、舉行賀典、處理重大政務之處,大堂五開間,長二十二米,進深十米,高久米,是總督署的主體建築。
堂前有抱廈三間,堂外有磚砌的十三米見方的露臺,以黑色油飾為基調的大堂佈置的森嚴肅穆,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,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、海潮和初升的太陽,象徵一品文職大員。屏風上懸掛的「烙恭首牧」匾,為雍正皇帝的親筆禦書,是雍正帝禦賜直隸總督唐執玉的。
室內陳列的公案桌、浩封架、職銜牌、萬民傘和車轎等物品,是總督的辦公用品和出巡儀仗。該堂是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,大堂明柱上懸掛著醒目的抱柱聯,其中有直隸總督李鴻章七十大壽時,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賜的聯匾,
二堂又稱「退思堂」、「思補堂」,是總督日常辦公和接見外地官員的地方,東側室為議事廳,西側室為啟事廳,是總督與幕僚議事之所,立堂呈四合院形制,佈局嚴謹,四周龐廊貫通,托凜、廊簷、門嵋一手江南做法,雕刻精細,其木結構還留有宋、元風格,堂內懸有「政肅風清」匾額,正中豎一木雕三扇座屏,中間雕有麒麟,象徵一品武職大員。
直隸總督署朝、寢的分界線就是二堂之後的內宅門,內宅包括三堂和四堂,三堂是總督的書房和內簽押房(辦公室),開間五間,左右耳房各二間,東西廂房各三間;四堂是總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有5間,分別以六扇隔扇門相隔,左右耳房各二間,東西廂房各三間。


圖說:
圖一:定瓷博物館聽取有關人員介紹定瓷。
圖二:兩岸參訪記者DIY體驗刻花與拉胚。
圖三:參觀直隸總督署參觀。(受邀單位提供)